促进幼儿发展的总目标是什么?
2022-04-27点击数: 编辑:
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总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 、智 、德 、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
具体内容表述如下 :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增强体质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
发展幼儿智力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
萌发幼儿爱家乡 、爱祖国 、爱集体 、爱劳动 、爱科学的情感 ,培养诚实 、自信 、好问 、友爱 、勇敢 、爱护公物 、克服困难 、讲礼貌 、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以及活泼 、开朗的性格 。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确定 ,规定了幼儿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 它为幼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教育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依据 ,也为检查和评价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衡量标准 。
怎样塑造孩子良好性格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锋芒毕露,有的人孤僻高傲,有的人大智若愚,有的人热情大度,有的人刻意求全,有的人郁郁寡欢,等等。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性格有直接关系,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定性化了的独特个性特征,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良好的性格是成功和成才的基础。
塑造良好的性格有许多途径:
一、确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的性格归根到底还要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制约与调节。青年人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与生活信念,性格就会自然受到熏陶,表现出乐观、坦荡、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二、正确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进行性格的学习与磨练,不断形成良好的性格。分析的过程,是一个深化自我认识的过程,是性格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在实践中磨练性格。
性格体现在行动中,也要通过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塑造。实践应具有广泛性。学习实践、生产实践都可以磨练自己的性格。特别要注重在艰苦生少中,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生活品格,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注意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群体生活具有一种同化的作用,对人的性格会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形成良好的群体风格,有助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加速性格的强化与改造。
寒假即将来临,
北京安博学校针对小学生初高中生开设的安博超级青少年成长训练营,由心理学、教育学专家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系统科学的训练课程,经过七天的全封闭集中训练,达到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加健康的心智与性格的培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