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林送鸡蛋红色小故事内容?
2023-09-17点击数: 编辑:
一、小杨林送鸡蛋红色小故事内容?
故事讲了大井村邹家婆婆委托孙子小杨林给毛主席送鸡蛋的故事而毛主席不肯收,最后收下来却送给了伤病员的故事。在当时,鸡蛋对于穷苦人家来说也是“奢侈品”可是群众却把省下来的鸡蛋送给毛主席,可以看出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深受爱戴和尊重。
《小杨林送鸡蛋》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毛主席没有吃鸡蛋而是将鸡蛋分给伤员,体现主席爱兵如子,用宽广博爱的胸怀,关心爱护每一位战士!告诉我们,要知道分享,关心爱护我们身边的好朋友。
二、红色书籍故事内容?
闪闪的红星、青春之歌、创业史、党的女儿、红岩等。
三、红色歌谣故事内容?
以讲述革命先烈故事,歌颂党为主题。富于音韵,琅琅上口,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著名的红色童谣
《小地雷》
小地雷,铁西瓜,
叔叔怀里抱着它,
鬼子梦里也害怕。
早已怕,晚也怕,
关住窗子睡着了,
地雷就在他床底下。
线一拉,就开花,
炸的鬼子回老家,
哇哩哇啦直叫妈。
《害怕地雷炸》
红笔写,蓝笔画,
墙上的标语字儿大,
鬼子见了心害怕。
心想刮了吧,
害怕墙根地雷炸。
心想别刮了,
背后鬼子官逼着他。
硬着头皮用刀刮,
轰的一声全开花。
《王二嫂》
王二嫂,枣红衫,
整天划船在河间,
敌人到,消息传,
告诉八路快下山。
敌人走,打鱼虾,
打船鱼虾送上山。
四、一年级带拼音小故事?
一年级孩子就要带拼音小故事,在休息时既熟练去拼读,又增加课外阅读量,一定会益处多多,大大提高阅读能力
五、一年级红色小故事?
半床棉被的故事
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
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
六、拼音文字小故事?
助人为乐的声母 y
有一天,声母宝宝 y 、w 和单韵母宝宝i、u、ü在草地上玩耍。他们一会儿在草地上打滚,一会儿跑来跑去地追蝴蝶,一会儿又高兴地唱歌跳舞……玩得好高兴啊!玩了一会儿,单韵母宝宝i跟大家说:“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看谁和谁的名字相同,他们两个就是好朋友,他们就组成一个新家,叫一个新名字 ,好不好啊?”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就都大声说:“好。”大家就兴奋地玩起来。
小 i 跑到大 y身边,撒娇地喊:“大y哥哥,我们俩的名字相同,我们俩是好朋友了 !”大y笑着说:“好好好,我们是朋友,我们组成一个新家了,以后我们家就叫整体认读 yi 了。”说着伸出手拉着小 i 回家了。大w 和小u的名字也相同,他们也走到一起兴高采烈地手拉手走到他们的新家,还挂上的一个大牌子:整体认读 wu 之家。 草地上就剩下 ü 了,他看着自己孤零零的没有朋友了,好伤心啊。他越想越难过,就大声地哭起来:“呜 —— 呜——”哭声传出好远。
大y和 小 i 正高高兴兴地收拾新家,忽然听到外面的哭声,大y 哎呀一声说:“你看,我们怎么把 小 ü 给忘了呢,我赶紧去看看。”大y跑出去一看,小 ü 哭得好可怜啊。他急忙拉着他的手说:“小 ü,小 ü你别哭了,我和你做朋友,好不好?我们组成一个新家。”小 ü 抽抽搭搭地说:“那……那当然好了,可是……可是你不是有家了吗?”大y 说:“那我就有两个家好了。”说着拉着小 ü 的手走到一个小屋子,他们也挂了一块牌子:整体认读 yu 之家 。小 ü 这回 高兴了,他用手擦掉眼泪,嘻嘻地笑了。
小 i 、 小 u 和 大 w 看到这些,都夸大y 是助人为乐的好宝宝,还编了儿歌唱呢。快来听听:“ 大 y 是个好宝宝,帮助小 ü 找到家 。小 ü 看见大y 哥 ,擦去眼泪笑呵呵。”
七、兵团红色小故事?
1965年,周春山高中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天津来到一○三团二连工作,先后从事过农业生产、小学代课教师、连队文教等工作。
在一○三团二连当农工,从事大田劳动时,周春山就有“志在边疆、立志务农”的想法。他虚心向老军垦学习,修渠、浇水、割麦、放羊、喂马、到积肥班除厩肥,冒着风雪用毛驴车往大田送肥,重活累活争先干,哪里艰苦到哪里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68年春,周春山被确诊为白血病。他拒绝了组织上对他的特殊照顾,放弃了在天津治疗的机会,依然返回连队,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劳动。他曾在日记中记下了“为公活一秒,胜过为私活到老”。
周春山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坚持参加劳动。1973年5月9日,他扛着铁锨去巡察干渠,半夜里风雨交加,突然从干渠上传来哗哗的流水声。他提上马灯跑去一看,渠水把堤岸冲开一个缺口,一股大水正淹没麦苗。他立即跳下堤岸,用铁锨一锨锨地往上端土堵缺口,汗水和雨水湿透他的衣服,他仍挥锨不停。因劳累过度,突然他眼前一黑,昏倒在地。风声、雨声、渠水拍岸的浪涛声又把他惊醒过来,他艰难地站起身,又一锨锨地端土送上坝基。从半夜到清晨,周春山一直不停地端土……决口被堵住了,渠道脱险,麦田得救了,他却昏倒在堤岸上。
1973年5月21日,周春山病情恶化,经医院抢救无效逝世,年仅27岁。
周春山的事迹,在兵团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人们纷纷以各种形式宣传、歌颂、缅怀、学习周春山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1973年8月,一○三团党委追认周春山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3年10月,兵团党委授予周春山“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73年11月,自治区团委号召全区共青团员和各族青少年向周春山同志学习;1982年11月,民政部批准周春山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2011年6月,周春山被授予“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称号。目前,位于一○三团二连的周春山烈士陵园已成为自治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三团二连职工党员董志武说:“我从小就知道周春山的故事。现在参观了周春山烈士陈列馆,更加详细地了解了他的事迹,我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连队,建设好我们的团场。”
八、红色小故事抄写?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九、红色小故事句子?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十、红色小故事对话?
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叫张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抓,所以悲痛欲绝,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之后,人小鬼大的张嘎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张嘎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在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并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张嘎,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张嘎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